找到相关内容3863篇,用时10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藏密问答录

    思辩传统,让人倍感羡慕的是,几乎每个藏族僧侣一生当中都要反复学习五部大论。还有密法里在上师指导下的实修实证、闭关等行持都非常值得汉传佛教借鉴;另一方面,汉地许多老年人一心一意持诵佛号,而有些修行者则在...第一,通常说来,如果上师未能将正见完整无误、清晰地传给弟子,弟子在一片模糊的情况下修法就很难获得成就。汉藏诸大德都反复强调,修行乃至最终获得成就应该建立在一个非常牢靠的正见的基础上,在正见与定解的指引下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10975500.html
  • 放生必要知识——各种常见动物的生活习性

    马上吞食,而是慢慢靠近,在周围转着圈观察一番,然后才慢慢腾腾地用口轻啄饵食,边吞边吐,反复几次。有时还先用身子蹭一蹭,或用尾巴扇一扇,不肯轻易吞下。鱼群中如果某一同伙被钓走,便立刻逃之夭夭,过一段时间才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71776357.html
  • 《如何面对痛苦》——丹增嘉措仁波切

    愿望。 可是,那时侯我心目中的色达是很遥远的地方。我实在放不下年迈的祖母,只好暂时放弃了这种想法。但是这件事对于我来说,的确是最重要的事情,也是我早已下定了决心要做的事情,因此,我在经过反复考虑后,向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80876410.html
  • 造菩萨的人格 做生活的大丈夫

    来到山坡上,想上吊,这时正碰上邻居六岁的小男孩骑着一头水牛回来,那小孩反复地唱着同一句歌词:“我骑着小毛驴儿乐悠悠”。看到小孩天真的样子,她突然不想死了。就在这时,她听到山顶上尼姑庵传来的敲法器的声音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15776616.html
  • 《大佛顶首楞严经》浅释

    心,才是有道力。平时要加倍努力修行,才能证有道力。阿难反复求佛,要以戒定慧成就道力,用快捷的方法增强道力。道力是果位的神力,遇到魔力,不是人怕它,该是它怕人。所以,修行人增长道力很重要。没有道力,一切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20076619.html
  • 行策大师净土警语精华讲记

    末后处,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。惟令生安养世界,惟愿见阿弥陀佛,其专切劝发,反复叮咛,具在行愿品中。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是华严的总结与归宿。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劝导华藏世界全体菩萨四十一位(此四十一位即四十一类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30276683.html
  •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

    认为“佛教是迷信”的观念,1979年以来相当长的时间里,赵朴初在多篇文章和多个场所,反复对“佛教是文化”进行论述和强调,他常常以毛泽东、范文澜和钱学森肯定佛教是文化的事迹来引证,他说:“这三个人,一是...

    正澄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21475977111.html
  • 朱熹的儒佛之辨

    大乘佛教的入世精神,他的判断无疑是有偏差的。朱熹所讨论的心性问题,本质上不过是魏晋玄学所反复讨论的“名教”与“自然”的关系问题,玄学家们提出的“应物而无累于物”、“夫圣人虽在庙堂之上,然其心无异于山林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5277295.html
  • 六朝形神之争

    宋时期的何承天写了《达性论》,指出“生必有死,形毙神散,犹春荣秋落,四时代换”,人死不会转生,又指出经典上的“三后在天”,是讲“精灵升遐”,而非宣扬因果报应。 颜延之同他反复辩驳,主要观点是说,儒家经典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23278263.html
  • 恒强法师:佛教对社会自杀行为的预防

    任何有意识的控制。然后一呼一吸记为一息,心里从一到十再从十到一如此反复地默数呼吸。默数呼吸纯熟后接着就可放弃默数,只是用心觉知呼吸、观察息相。数息观可以很好地放松身心,缓解紧张、不安与压抑,抑制兴奋、...

    恒强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0978314.html